夏季联赛鹈鹕对阵开拓者的比赛,成了米西职业生涯的一道分水岭。22 分钟的出场时间里,11 投仅 1 中的惨淡命中率,让他的进攻短板暴露无遗。面对杨瀚森的防守,这位二年级中锋显得手足无措,低位背打时转身笨拙,中距离跳投偏得离谱,甚至连简单的接球后运球都多次出现失误。美记 Eric Lindquist 那句 “米西是 NBA 历史上最缺乏进攻能力的内线,他根本不会投篮也运不了球”,虽略显极端,却精准戳中了他的痛点。数据不会说谎。除了本场的 2 分,米西在夏季联赛的场均得分仅为 4.3 分,投篮命中率 31.2%,其中篮下三英尺范围内的命中率也不过 52.6%,远低于同位置新秀的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进攻手段单一到近乎匮乏 —— 没有自主创造得分的能力,依赖队友喂饼却常常接不稳传球,偶尔尝试的勾手投篮也因动作僵硬而效率低下。4 次盖帽展现了他在防守端的潜力,但 6 次犯规和 - 16 的正负值,又暴露了他在攻防两端的稚嫩与挣扎。
这场比赛像是一面放大镜,将米西在进攻端的所有缺陷都清晰呈现。当其他年轻内线都在夏季联赛打磨进攻技巧时,他却仍停留在 “靠身体吃饭” 的阶段。对于志在站稳 NBA 脚跟的球员而言,这样的表现无疑是危险的信号。正如篮球评论员所言:“夏季联赛是年轻球员证明自己的舞台,而米西交出的答卷,几乎不及格。”
进攻短板的根源:技术缺陷与发展瓶颈
米西的进攻困境,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缺陷与发展瓶颈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内线球员,他缺乏最基本的投篮手感,无论是中距离还是篮下终结,都显得信心不足。休赛期的训练视频显示,他在投篮训练中甚至需要教练反复纠正发力动作,出手时手臂僵硬,手腕缺乏柔和度,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比赛中的低效表现。
运球能力的缺失则让他彻底失去了自主进攻的可能。在现代 NBA,内线球员具备一定的运球策应能力已成为趋势,哪怕是传统中锋,也需要能在低位完成简单的转身运球。但米西在比赛中只要尝试运球,就容易被对手断球或逼入死角,本场对阵开拓者的 6 次犯规中,有 3 次是在运球失误后情急之下的犯规。这种技术上的硬伤,让他在进攻端彻底沦为 “副作用” 球员。
更关键的是,米西似乎陷入了发展瓶颈。进入联盟两个赛季,他的进攻数据不升反降,上赛季在鹈鹕的垃圾时间里,场均仅得 2.1 分,投篮命中率 40.5%。对于一名 22 岁的年轻球员而言,这样的进步速度远远不够。技术教练分析认为:“米西的身体天赋不错,但篮球智商和进攻感觉存在明显短板,这让他很难通过后天努力弥补技术缺陷。”
湖人曾有的兴趣:现实考量与潜在逻辑
“湖人曾对米西有意” 的消息,在他夏季联赛表现糟糕后显得格外耐人寻味。作为一支志在争冠的豪门球队,湖人为何会关注这样一位进攻能力近乎为零的内线?这背后或许藏着现实的考量与潜在的逻辑。
从湖人的阵容需求来看,他们确实需要内线深度。戴维斯的伤病隐患让球队急需一位能提供防守硬度的替补中锋,而米西的 4 次盖帽展现出的防守潜力,可能正是湖人看中的点。上赛季湖人内线替补的场均盖帽仅为 2.3 次,排名联盟倒数第五,米西在防守端的积极性和身体条件,或许能填补这一空白。此外,米西的合同性价比极高,作为新秀合同球员,他的薪资不会给湖人的薪资空间带来压力,这对于需要省钱续约东契奇的湖人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
但从现实角度看,湖人的兴趣更可能是 “备选方案中的备选”。毕竟,没有任何一支争冠球队会将宝押在一位进攻能力如此匮乏的球员身上。米西的案例折射出 NBA 的残酷现实:对于角色球员而言,单一的防守能力或许能让他们获得机会,但要想长期立足,必须具备至少一项稳定的进攻技能。湖人最终没有签下他,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米西的未来,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夏季联赛的惨败让他的 NBA 之路更加艰难,而湖人曾有的兴趣,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联盟对 “功能性球员” 的矛盾态度 —— 既需要他们的专项能力,又难以忍受他们的明显短板。对于米西而言,若想留在 NBA,必须在进攻端做出突破性改变,否则,等待他的可能只是海外联赛的邀约。而这段与湖人的 “绯闻”,也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一段尴尬的注脚。